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孕育中的桃園航空城捷運線

孕育中的桃園航空城捷運線

(文圖/曾昭容 英譯/沈淑華)

出處:http://www2.dorts.gov.tw/news/newsletter/ns261/rp261_01.html

桃園航空城捷運線的前世今生

本條路線的發展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歷程與演變,最早應追溯自民國79年談起,由原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所進行的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作業開始醞釀,於民國82年規劃提報交通部建議本路線路廊,自桃園市莊敬路口沿經國路-春日路-復興路至桃園火車站,再經介壽路到大湳,全長8.47公里,主要服務「桃園市-八德」之台4線運輸走廊,稱為綠線,即為本路線之最早原型,並與藍線及紅線構成桃園的捷運路網(如圖1)。嗣因精省後省轄捷運規劃作業移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接續辦理推動,惟桃園縣近年工商發展迅速,人口顯著成長,交通壅塞問題日益嚴重,加上高速鐵路等重大交通建設陸續完工通車,以及各工業區之開發啟用,加速改變了原本桃園都會區之整體社經發展型態,早期規劃之捷運路線必須加以重新檢討調整。因此,桃園縣政府於96年12月委託本局辦理「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路網評估暨分期發展計畫」,研訂整體路網架構及各線之服務路廊,其中綠線經評估後,建議縣府列為最優先推動的路線。
圖1、桃園早期規劃捷運路網
98年3月由本局依經建會「政府公共工程計畫與經費審議作業要點」之規定,完成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綠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書,顯示綠線方案之交通及社經效益高,具可行性,已報請中央審議,並續依大眾捷運法完成綠線之規劃作業。由於該路線可提供桃園國際航空城區內及聯外至桃園、八德地區之重要大眾運輸服務功能,為國家旗艦級「桃園航空城」計畫成功的關鍵之一,關係密切,故將桃園捷運綠線正式命名為「桃園航空城捷運線」,以符計畫推動之需求及服務功能特性之定位。

路線規劃內容

路線由北往南,自大園都市計畫區旁之捷運藍線大園(A15)站起,高架跨越國道2號後,沿航空城航空產業園區新闢道路(桃5道路東南側),轉台4省道高架跨越高速鐵路經蘆興街接中正北路,於中山高速公路北側由高架轉入地下,穿越中山高速公路,沿中正路於大興西路與規劃中之橘線交會,續沿中正路南行與臺鐵桃園站交會,於延平路轉建國路,再沿介壽路直行地下穿越國道2號,經大湳進入八德地區銜接六號生活圈道路,由地下出土轉為高架型式續沿八德擴大都市計畫北側及南北向之50公尺計畫道路與規劃中之捷運藍線端點站交會銜接。全線27公里,共設18個車站,其中高架段約14.7公里、設8座高架車站,地下段約12.3公里、設10座地下車站。分別於蘆竹地區高速鐵路北側農業區用地設置主機廠,負責營運、調度、行車控制、儲車及主變電站,於八德市麻園地區之非都土地設置次機廠,輔助主機廠之相關功能,如圖2所示。
本路線工程總經費約需新台幣860億元,預定計畫核定後8年完工通車,與機場捷運、藍線、臺鐵高架捷運化紅線構成網狀服務。
圖2、路線示意圖

路線功能與特色

航空城捷運線可分別與機場聯外捷運藍線、南崁中長程轉運站、未來桃園橘線、臺鐵(捷運紅線)及臺北捷運三鶯線相互銜接轉乘,發揮路網四通八達之交通運輸功能,採用輕巧便捷、具因地制宜、彈性大、短班距的中運量或輕軌捷運列車與系統。核心路段提供3分鐘班距的高品質運輸服務,目標年民國130年時,全線每日旅客量預估可達約17萬旅次。配合系統特性採用實用型的車站與設施標準進行相關規劃,務使永續營運,以提供符合桃園都會區環境特性的大眾運輸捷運系統,並依捷運經過地區之環境特質及人文特色規劃設計場站相關設施,與當地環境、人文與生活緊密結合,成為環境地標之一。
增加一條航空城捷運線可以為桃園都會區構成一個便捷路網,並促進都市發展,提升大眾運輸使用率,有效紓解鄰近桃園市交通壅塞問題,創造新的等時生活圈域,達成航空城~桃園車站~八德擴大都市計畫區之間20分鐘可以到達之新生活圈域,擴大生活範圍及領域。目標年節省旅行時間每日可達10.85萬小時,全年可達3527萬小時,相當於140億(元/年)之價值。對捷運使用者而言,可享受快捷、便利、舒適,旅行時間不但節省,且更能掌控個人出門時間,有效運用時間,並可透過整體路網與臺北都會區無縫銜接。而對於非捷運使用者,亦因部分移轉使用公共運輸系統而改善道路交通壅塞狀況,如圖3所示。
圖3

未來遠景

本計畫為具備交通、社經、都市發展及環境效益的計畫,規劃為一安全、便捷、永續的綠色捷運系統,更是帶動桃園都會區整體公共運輸逐步改善的火車頭計畫。雖從財務報酬率及自償率數據來看,不是一個賺錢計畫,並不具民間投資誘因,但從營運收支比大於1的數據顯示,是一個具營運財務可行的計畫。由於其攸關航空城國家旗艦計畫與大眾運輸導向(TOD)都市發展成敗的關鍵基礎之一,故建議儘速由政府出資興建,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推動本計畫,與機場聯外捷運及臺鐵捷運紅線之完工共同構成軌道路網,發揮路網效益,成為桃園都會區之運輸骨幹,由都市空間之街面設施、人行步道系統、自行車道系統、轉乘公車、地區接駁次系統路網、區內軌道路網、區域鐵路、城際高速鐵路至國際空港,建構由人性尺度到國際接軌尺度之無縫公共運輸環境,透過本計畫及桃園縣政府之施政策略與決心,應是具體、務實而可以實踐的。
Taoyuan Aerotropolis MRT Line is Developing
Tracing back to 1990, the former Taiwan Province Bureau of Residence and Urban Development began brewing an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Taoyuan Aerotropolis MRT line, originally called the Green Line. In 1993, the bureau submitted a suggested route starting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Zhuangjing Rd. and Jingguo Rd. in Taoyuan City, continuing on Chunri Rd., Fuxing Rd., and running on Jieshou Rd. after passing Taoyuan Railway Station, and ending at Danan with a total length of 8.47 km. 
However, over recent years Taoyuan County has experienced a huge change in overal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ing that early planning of the MRT routes needed a double review and a number of adjustments. Therefore, DORTS was commissioned by Taoyuan County government to conduct a “Taoyuan Metropolitan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 Network Assessment and Phased Development Project” and to draw up overall network and route alignments accordingly. Having completed related assessments, DORTS suggested to Taoyuan County government that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Line be the first priority of the entire network.
The route will provide a v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in Taoyuan Aerotropolis and outstretching access to the Taoyuan Bade area, one of the keys to making “Taoyuan Aerotropolis” a successful flagship project. Due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the Green Line was officially named “Taoyuan Aerotropolis MRT Line.” The 27-km route will include 18 stations, among which is a 14.7-km elevated section consisting of eight stations and 12.3-km underground section with 10 sta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